The cinema of Taiwan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island’s unique history. Through this three-hour long workshop, participants will explore the rise of Taiwan’s film industry starting with the movies produced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Japanese rule, all the way to contemporary movies. In recent years, Taiwan’s film industry has received recognition due to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ly respected filmmakers, such as Hou HsiaoHsien, Edward Yang, Ang Lee, and the Malaysian-Chinese Tsai Mingliang. The instructor, Judy Yenti Chu, will dissect their styles and elements. Judy also used different
approaches from historical, political, cultur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to provide the audience a global view of Taiwanese features.
今天有許多對臺灣電影有興趣及關心的朋友齊聚一堂,我先暸解一下他們對臺灣電影的認識,接著從歷史的演進談起,藉由歷史、政治、社會、文化及作者論等不同面向, 解說在各階段的延續與轉變,介紹從日治時期前臺灣傳統的藝術活動,都是受到中國大陸移入的影響日治時期之後,受到日本總督府的政策,和日本藝術傳入臺灣的影響,包括電影的放映,都有受到影響和改變,有了新的發展,也是殖民政府的宣傳工具。
紀錄片:南進台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p40TtmEus
分享在30年代鄧南光先生所拍攝的8mm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7o98V3ENk&t=305s
臺灣電影在50年代幾乎配合「反共抗俄」的政治路線, 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創作內容乏善可陳。 臺灣民眾電影中得到本土意識的抒發,臺語電影興起。
1955年第一齣臺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齣臺語片《陳三五娘》為止,台灣歷經了二十多年的臺語電影時代。臺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齣作品 。
1958王哥柳哥遊台灣上下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DpRYtYBu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a3hfFNZ3g
50年代由黑白電影留下膾炙人口至今仍傳頌的歌曲:關仔嶺之戀、舊情綿綿(04’49-0458’’)、燒肉粽( 05’30’’-09’09’’) 、台北發的早班車(1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1sSODRsJs
60年代「健康寫實」的電影製作路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1bpETeiQg
60年代末期 香港知名導演來臺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臺灣。 期間有:
黃梅調電影鄉土寫實片《冬暖》、歷史宮闈片《西施》等 。 1967年,香港導演胡金銓為聯邦電影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電影成為臺灣電影的主流,直到80年代才沒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_ZX1JTN-pk
1970年代多數臺灣民眾的經濟寬裕,電影開始發展回應社會需求的愛國電影、愛情電影、武俠電影、功夫電影及喜劇電影, 後期電影品質下降,市場上輸入美國電影和香港電影的放映 。
1965-1983年改編自瓊瑤小說的影視作品共約55部,在當時的國語政策之下大量導入新興的「愛情」與「悲情」元素 。使得瓊瑤愛情片這類以標準國語的影視作品迅速被眾人所熟知,壓迫臺語電影市場,使其逐漸走向沒落。
臺灣社會寫實暴力電影
這些作品早期大熱門,由於一成不變,創作內容墨守成規,所以逐漸被觀眾排斥,加上臺灣市場陸續輸入美國電影和香港電影的放映,更令臺灣電影雪上加霜,幾乎全面跌入谷底。
1981女王蜂復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1qtORD1eHY
1981上海社會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adhj2SYBE
1982-87年新電影運動
臺灣電影擺脫過往的創作風格,劇情取材更為貼近真實的社會現況,開始選用非明星級演員或非職業演員,採取自然寫實的拍攝方式,建立新的電影形式及電影語言。臺灣新浪潮電影的首部作品《光陰的故事》由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關懷大眾現實生活和共同記憶, 依據時事及運動,解析社會真實現象。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401596/
陳坤厚、侯孝賢、萬仁和王童等臺灣新生代電影導演,創作上著重電影的藝術性、使命感,掀起寫實電影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