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絹印 課程四 大都會博物館戶外教學
這是我第一次帶New New Yorkers的學員們去大都會美術館參觀,大家都很認真地跟著我觀賞作品。大都會美術館其實收藏了許許多多古典以及現代的版畫作品,也非常支持藝術家進行版畫創作。聽說我的版畫老師的老師以前在紐約讀書的時候,還曾經自己跑到大都會美術館請他們購買他的作品,而美術館也肯定了他,真的買下幾張他的畫!可惜的是目前在展廳中展出的版畫作品數量不多,如果以後有版畫的特展,我會透過皇后美術館再通知大家。 回想我們這趟看到的版畫作品,以凹版的銅版畫居多,雖然學員沒有機會學到這個版種,造成技巧理解上的困難,不過如果不考慮技術層面的話,單純用美感的角度、依自己感覺來欣賞,就能讓版畫比較沒有距離感了。像是這張文藝復興時期的銅版畫,是利用雕凹線法(engraving)製成的,描繪的是一對戀人。這種技法的使用有如素描,像是用鉛筆一筆一筆交叉地畫,慢慢構成畫面的明暗,只不過紙換成了銅板,鉛筆變成鐵筆。 另外一種凹版畫法是蝕刻法(etching),要先在版上塗佈防腐蝕劑,畫好圖像後再用腐蝕的方法使版上出現凹陷的痕跡。我很喜歡畢卡索(Picasso)的這張蝕刻畫,目前也在大都會展出。畢卡索在創作這幅畫時,根本還不怎麼清楚凹版畫的技巧,也沒有錢買銅版,所以找了一塊別人用過的鋅版來重新使用。這位天才型的藝術家運用他純熟的素描技法以及豐沛的感情,刻畫出了一對比例誇張瘦長的夫妻坐在桌前用餐的情景。左邊的盲眼男人望向左方,雙手捉住女人,似乎要捉住他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女人用空洞的眼神望向前方,整個空間光影對比強烈,戲劇化表現出悲劇又絕望的感覺。正由藍色時期轉向玫瑰時期的畢卡索創作出的這幅畫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版畫作品之一。 另外,在當代藝術區,我們看到了幾幅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畫作,運用到的就是我們這次學的絹印(silkscreen)技法。安迪沃荷是普普藝術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以商業藝術家為定位開啓他的創作生涯。普普藝術的本質來自大量商業媒體的刺激,而意象的增殖就成為普普藝術家創作的特色。安迪沃荷把許多媒體不斷宣揚傳播的名人人像拿來當作創作題材,像是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賈桂林(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以及毛澤東的頭像。版畫本身所具有的複數性,剛好可配合他創作的理念及方法,尤其是絹印的廣泛使用。絹印可以把影像複製在畫布(canvas)上的特性受到藝術家的喜愛,像是沃荷使用媒體上名人照片的影像,放大好幾倍以後使網點得以顯現,再運用照相感光的方法在絹網上製作版樣,施印在畫布跟紙上。他的這個方法似乎是讓媒體去定義了他的創作意像,也激起了當代視覺自覺中,媒體現象所挑起的矛盾及爭議性。 此次看到沃荷的作品中,我覺得最有感觸的是那幅巨大的毛澤東肖像。他把毛澤東的照片同樣極度放大成網點效果,用絹印印出,但又用粗獷的筆法大筆加上許多顏色於他的眼睛、臉頰跟衣服。這種自由的筆法與色彩應用,與題材人物歷史上的評價與意義,有相當大的矛盾,看似不協調,也有些諷刺。